鎮門堡,嘉靖二十三年,俺答犯鐵裹門、鵓鴿峪(鐵裹門、鵓鴿峪俱在鎮門堡峪口里),被宣大總督翁萬達擊退,方筑此堡,所謂鎮門,即鎮守鐵裹門的意思。
鎮門堡為明長城大同鎮72城堡之一,嘉靖二十五年(1546)設,隆慶六年(1572)磚包。堡周260丈5尺,高3丈5尺。東至鎮口堡20里,北至本邊墻2里,西至守口堡40里,南至許家堡20里。內駐守備、坐堡各1員,旗軍493名,馬45匹。分邊13里,邊墩21座。
鎮門堡在明清兩代是重要的通商貿易之地,整個城堡西北高東南低,堡墻夯土層為土夾沙石,北墻保存較好,東墻僅余十多米磚包,南門有殘垣。
在鎮門堡,你能見到堡墻原來的結構,磚包的厚度。底部有一米多厚,頂部也不小于80厘米。還有堡內的排水系統,仍然逼暢。當年,如有豆腐渣工程可是要掉腦袋的。
漫步鎮門堡,仍能感受到古堡厚重的歷史和長城、烽堠滄桑的魅力。
圖一圖二為南墻,圖三圖四為西墻,五六七八為北墻,面向長城,圖九為東墻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