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蒙古首領火篩入侵大同,左衛總兵張安率軍于助馬口敗火篩,史稱“助馬口大捷”。
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11月,蒙古族首領俺答伏兵襲擊包括助馬堡在內的左衛五堡,左衛指揮顧相率兵出擊被圍,大同總兵周尚文馳援,雙方展開殊死激戰,明軍多名高級將領陣亡,相持月余,俺答才退走。
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二月,大同總兵姜驤(原名為驤字換“王”旁,音“翔”)起兵抗清,助馬參將李向堯響應,翌年三月丙戌日黎明,清軍圍攻助馬堡,戰事激烈,鰲拜率軍增援,李向堯戰死,全家遇難。第二天中午堡破,清軍殺助馬營軍籍戶百余家。
民國二十六(公元1937年)12月,閻錫山統治下的山西第二專署專員楊成章于陰歷十二月委派常嗣溫組閣“左云縣政府”,即駐于此,助馬堡成為抗日根據地。1938年7月1日將左云縣政府改為左云縣公署,在該地區存在兩年多時間,于1939年11月被八路軍警備六團消滅。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春,大同、豐鎮、左云的日偽軍隊集中600余兵力,對“大豐左”抗日根據地進行圍剿,夜襲國民黨抗日政府駐地助馬堡,日偽軍進入助馬堡,見院就進,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血洗了助馬堡。
民國二十八年(1939)10月,日偽"生金子"部再次血洗助馬堡,32名無辜群眾被殺害。
據老鄉介紹,日本侵略軍將助馬堡城大部包磚拆去修了炮樓。
圖四圖五圖六為助馬堡段長城
圖七圖八圖九為助馬堡殘墻